首页 产业 正文

王元丰:推进“双循环”,创新和治理非常重要

2020-09-23 11:39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077

北京大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is)在英国"金融时报"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通过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成功融入了全球化,依靠成本优势是很重要的。目前,中国主张加快形成以国内和国际循环为主体,国内与国际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扩大内需和消费。问题是,要扩大内需在GDP中的比重,就必须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从而导致人力成本的上升,内部周期与外部周期之间存在着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依靠创新,发展新的经济动力,产生新的经济亮点。


佩蒂斯有一定的观点,但要依靠创新来构建"双周期",首先要把握创新的方向,在创新治理方面下功夫,解决创新带来的问题。


1600832536392922.jpg


首先,我们要把握创新的方向,目前我们普遍把创新作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手段,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在"瓶颈"的问题,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这个方向没有错,同时创新不仅是为了发展经济,而且是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谋福利。


第二,如何做好创新工作。目前,全国各地有关科技会议正在讨论如何充分发挥聚焦重大事件的优势,尽快解决"卡在脖子上"的问题,同时要思考政府在创新中应如何发挥作用,创新是否应该像过去一样以统一指挥和军事化的方式进行。


在创新活动中,政府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促进创新,提高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做好创新治理工作,防止创新带来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以及创新对"双周期"建设的负面影响。随着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科技创新治理中存在"科灵里奇困境",即技术出现初期往往难以预测其社会后果,治理方案无法及时出台,一旦发现负面后果,技术往往已成为整个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一部分,难以控制。


为了解决科技创新的治理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今年发表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数字化"报告中提出了预期治理的概念,该报告通过建设三种能力:远见或远见、跨领域一体化和公众参与,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最有效和最务实的治理,其核心解决了四个"W"问题:何时治理、谁参与治理、如何治理和为什么治理。


与传统管理(治理)相比,预期治理至少有两个不同之处。首先,技术创新治理不仅是由立法机关、政府和监管机构出台政策法规,也是普通公民参与对其产生影响的技术创新治理。这可以增加老年人、弱势群体等在"数字鸿沟"(如"健康守则")面前的声音,并帮助他们弥合差距。第二,预期政府会就未来的可能性提出问题,以便在目前采取行动,帮助实现我们决定希望的未来。


预期治理不仅仅是一个概念,OECD还总结了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的100多项政策措施,如应对新科学技术的国家战略和议程,新兴技术的监管,相关政策的评估以及利益相关者参与技术创新治理等,并对这些政策措施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和推荐。由于大量跨国应用的存在,技术治理需要国际合作来完成,数字技术也容易突破地域限制,非常有必要与科技领先国家充分交流合作比如,比尔·盖茨提出征收"机器人税",一些外国专家提出"全民基本收入",并建议出台政策法规,避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技成果扩大收入差距,等等


科技创新治理的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需要尽快采取行动,不仅要走在技术的前列,而且要在技术创新的治理上采取行动。防止技术创新扩大社会收入差距的一些政策法规需要及早规划,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刺激创新研究,促进内部循环,进而带动外部循环。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科技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简介|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网站地图|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