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 正文

32年的奋斗:一汽-大众奥迪600万辆销量怎么创造的

2020-09-30 13:53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246

在多重不确定性的影响下,2020 年中国汽车市场充满变数。在疫情和股市竞争的冲击下,汽车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

然而,今年 3 月,一汽大众奥迪(Faw Volkswagen Audi) 在销售 600 多万辆汽车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是中国豪华汽车市场上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品牌。

一汽 - 大众奥迪一直是中国豪华汽车市场的领头羊。


2007 年,奥迪成为第一个年销量超过 100000 辆的豪华品牌。


2010 年,售出了 100 多万辆汽车。


2018 年,累计用户数超过 500 万。


进入中国 32 年后,我们在这个行业取得了许多里程碑!


一个奢侈品牌在单一市场上销售 600 多万辆车并非易事。不仅需要更好的产品竞争力、强大的本地化实力,还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用户的心。在这 600 万辆车的背后,是一汽大众奥迪(Faw Volkswagen Audi)32 年的积累和沉淀,以开拓中国市场。


在风暴背后,为什么一汽大众奥迪获得 600 万中国消费者的批准?面对现在和未来,一汽大众奥迪将如何巩固其在市场上的地位?


你是如何制造 600 万辆汽车的?


如果你不积累一步,你就无法达到数千英里,如果你不积累一股小电流,你就不可能成为江海。作为第一个在中国销售 600 多万辆汽车的奢侈品牌,一汽大众奥迪的成功背后的直接原因是产品矩阵丰富,产品实力不断增强。


在市场细分的各个层面上,一汽 - 大众奥迪都拥有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保持领先地位。2019 年,一汽 - 大众奥迪的三种产品在市场细分销售中排名第一,两种产品在市场细分中排名前三。


在 600 万辆一汽 - 大众奥迪汽车中,A4L、A6L 和 Q5L 是三大领先产品。一汽 - 大众奥迪在最具竞争力的 B 级轿车、C 级轿车和中型 SUV 豪华车中表现出强大的实力,不仅销量领先,而且声誉极高。自 2010 年以来,新的奥迪 A6L、奥迪 A4L、奥迪 Q5L 和高性能车型分别占一汽大众奥迪总销量的 31.67%、7.4%、15.63% 和 0.27%。


由于一汽大众奥迪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力,这些车型已经上市很长时间了,每一次更新都引领着中国豪华车消费的趋势,将带来更多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创新变化。

例如,许多中国消费者更喜欢大空间和舒适的汽车,一汽大众奥迪率先采用轴距加长,收获了更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年轻用户成为豪华汽车市场的主要人群,智能和用户体验越来越受到关注,2019 年更新的 A6L 和 Q5L 以及 2020 年 A4L,很明显,这些产品正变得越来越科技和智能化。


这是由于一汽和奥迪共同创造的 "根据奥迪的全球统一标准,‘整个价值链的本地化’作为一汽大众奥迪车型的核心。" 国内奥迪占总销售额的 90% 以上,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其他豪华汽车制造商。奥迪是中国较为全面和本地化的豪华汽车品牌之一。


根据一汽大众奥迪 2018 年发布的新升级战略 --"全价值链创造",一汽与奥迪的合作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强。针对中国市场产品国产化研发体系的建立和升级,进一步加强一汽大众奥迪的国产化战略,倾听中国消费者的呼声,提高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本地化研发能力。



就一汽大众奥迪而言,本地化研发的重要前提是遵循大众在世界上统一的研发流程和手段,实现 "同一个星球、同一个奥迪、同一个质量" 的 "三个相同标准"。


一汽大众技术开发部的本地化研发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从中国到世界"、"从世界到中国" 和 "为中国":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反馈给奥迪的全球研发团队,从而参与和影响奥迪在全球产品开发中的品牌技术和产品研发。当全球开发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本地化的第二步发展将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要;此外,它还将由中国团队领导,建立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模型。第一款战略型号 A6Le-tron 是由中国和德国联合开发的,专门为中国市场制造,现已正式批量生产。


随着国产化水平的提高,一汽大众奥迪的 "中国知识分子" 实力也将为产品质量的保证提供重要的支持。


随着一汽大众在华北的生产基地于 2018 年 8 月 30 日建成投产,一汽大众已经形成了长春东北、成都西南部、华南佛山、华东青岛和华北天津五大基地的国家战略布局。"五地六厂" 模式使一汽大众成为中国最成熟、最领先的高端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并为奥迪品牌预留了 100 多万辆产能,为一汽大众奥迪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产能需求。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奢侈品品牌来说,质量是树立品牌形象的基础。


在 600 万辆汽车成就的背后,是一汽大众奥迪在产品建设、品牌建设、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积累,这是一汽大众奥迪 "立足中国,立足中国" 和 "立足中国" 战略的成功。


以用户为中心,巩固豪华车的领导地位


只有走在时代的前列,我们才能成为时代的先驱者。对于一汽大众来说,600 万辆汽车是未来的一个新里程碑。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消费升级为一汽大众奥迪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机遇,但与此同时,它必须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一汽大众奥迪应该如何巩固其市场地位?答案是用户。中国汽车市场、服务和体验的变化正在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之一。以用户为中心 "的经营理念将成为奥迪在" 新型豪华车 " 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消费者认可是一汽大众奥迪产品实力的最佳证据。


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 32 年里,奥迪拥有一大批忠实的业主,拥有极高的满意度。在 2019 年,一汽大众奥迪赢得了 J.D. 动力销售和售后服务满意度双材料冠军连续第七年,与累积数量高达 26 倍。根据中国质量协会在 2019 年发布的(CACSI) 结果,一汽大众奥迪旗下的奥迪 A3、Q5L 和 A6L 车型分别在豪华 A 级汽车、豪华 B 级 SUV 和豪华 C 级轿车的质量满意度方面位居榜首。


一汽大众奥迪,你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品牌认知度?除了卓越的产品实力和产品质量保证,一汽大众奥迪在品牌建设和用户体验方面与消费者建立了更深的情感共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汽大众奥迪正在建立一种全方位的数字服务体验,不断开拓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服务系统。一汽大众奥迪在 2018 年实现了从预订 / 取货、维护、质量检验到送货 / 退房跟踪等全方位的连锁数字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满意度。此外,一汽 - 大众奥迪还建立了一个高价值的会员体验平台,并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产品。


同时,一汽大众奥迪也将结合品牌营销战略,从新的奢侈、新的体验、新的精英三个维度继续提升奥迪品牌形象,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用户对情感和体验品牌连接的需求,一汽大众奥迪将推动品牌传播命题的落地 "享受无限的可能性",并提升打造一个涵盖产品体验、科技体验和用户形象体验的全方位品牌体验平台。



以用户为核心,让一汽大众奥迪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直接击中用户的痛点,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


在 600 万辆汽车之后,一汽奥迪是如何创造未来的?


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汽车市场遭受了巨大冲击。汽车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企业的节奏已经被打乱。然而,一汽 - 大众奥迪以强大的系统实力为支撑,推出了一批重型新产品,逆势增强市场份额。

今年 6 月 1 日,一汽 - 大众奥迪售出了 301817 辆汽车,再次成为中国豪华品牌汽车市场的领头羊。就在 7 月和 8 月,一汽 - 大众奥迪的销量持续上升,预计将达到 700000 辆的全年目标。


今年年初,一汽大众将 2020 年定为 "创新年",在企业内部开展多维的 "创新",增强公司适应时代发展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以继续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汽车产品和优秀的旅游服务。专为奥迪品牌,2020 年在一汽大众的 "创新" 关键词指导下,奥迪品牌推出了 "积极创新" 的总体布局。


遵守权利 "不是遵守旧规则,保持不变,而是通过现有要素的创新组合,进一步巩固产品、品牌、网络、用户和销售的基本体系,不断为高质量管理奠定基础。" 创新 "是指在新经济、新技术、新消费、新开放的背景下,汽车市场要以业务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深化" 以用户为中心 "的理念,同时通过推进" 新四项汽车业务 ",为未来的增长轨迹做好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面对疫情的考验,一汽大众奥迪的计划也在循序渐进地实施。


在电气化方面,作为全球电气化的前沿,中国已成为各大品牌的主战场,一汽 - 大众奥迪步调(Audi Pace) 的领先地位更大。进口版的电子强生在去年上市后赢得了市场的赞誉,并即将进入本地化时代。中国版的大众奥迪电子将于 9 月底在 2020 年北京车展上亮相。此外,为了给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一汽大众奥迪也在积极增加充电堆的布局,以建立更广泛的渠道网络。


在智能方面,一汽 - 大众奥迪将继续探索自动驾驶仪和道路协作演示,以涵盖更多实际的驾驶场景。在联网方面,奥迪的下一代连接互联技术应该在许多车型之上,其中一汽大众奥迪也将参与汽车联网产品的设计。


随着智能、网络连接、电气化和共享的发展,中国正在推动全球汽车工业的改革,中国用户在全球汽车工业中领先于最高的产品标准。谁能赢得中国市场,谁能赢得中国用户的心,谁就能赢得下一个汽车时代。


进入后 600 万时代的一汽大众奥迪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率先寻求变革,抢占了机会,开始了新的未来。传奇已经实现,荣耀将继续下去。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科技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简介|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网站地图|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