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 正文

中老年农民工不应陷入数字生活

2020-12-22 10:34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448

近期,有关老年人数字生活困境的新闻不断引起关注,这使得舆论再次关注数字鸿沟的话题。其实,除了老年人之外,还有一个群体——中老年农民工,他们也在数字生活中饱受煎熬,因此他们也需要特别关注。


中老年农民工之所以也陷入数字化,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学习能力较弱,但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与数字生活息息相关。事实上,早在铁路部门开启互联网售票时代,农民工就开始出现与数字生活脱节的迹象。时至今日,中老年农民工仍面临着数字生活的困境,应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


1608604624753076.png


随着智能手机占领移动通信工具市场,智能手机也受到中老年农民工的青睐。然而,拥有智能手机的中老年农民工仍然无法融入数字生活。正如媒体报道所说,中老年农民工遇到的困难是“最不方便的就是看病买票”。其实,回家看病是中老年农民工最大的需求。如果说在网络火车票销售初期,这个群体买不到票主要是因为缺乏移动通信工具,那么目前这个群体的购票难就在于他们与数字生活脱节。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公共服务部门必须在服务行业,特别是公共服务提供地,留出传统的服务渠道和相应的社会救济渠道。有了互联网,他们就关不上“门”,使那些难以融入数字生活的群体的日常生活无法继续。比如“最不方便看病买票的方式”。虽然大多数医院和铁路部门除了网络端口外,还预留了电话和线下通道,但在互联网时代,电话和线下渠道显然没有优势,这就好比剥夺了这些群体的购票资格和就医资格。因此,公共服务机构应优化网络渠道服务流程,让所有运营商尽可能实现“傻瓜式”运营,让中老年农民工不被互联网困住。


目前,火车票销售渠道主要有窗口票、自动售票机、电话订票和网络售票四种。火车票购票时间不同,网络购票在热门出行时间优势明显。很容易让处于出行高峰期的中老年农民工,与熟悉网络的年轻群体相比,抢不到回家的车票。这也对公共服务机构提出了要求。在优化网络服务的同时,任何中老年农民工习惯的传统方式,也需要改进流程,适度保证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服务效果。


当然,光靠公共服务部门是不够的。雇用中老年农民工的企业也有责任与时俱进。媒体报道显示,造成中老年农民工数字生活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上网年龄短、学习机会不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在数字化时代,用人单位保护中老年农民工应像按时支付工资一样,成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互联网社会。如果能尽快让农民工融入到企业的数字化生活中去,也将有利于中老年人的生活。


其实,实现这样的保护并不难。数字技术终端的使用并不复杂。通过利用现有的沟通渠道,向这些群体介绍相关常识和知识,中老年农民工可以学会如何使用移动互联网。此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还应在现有的技能免费培训中增加类似使用移动互联网生活的实训,并通过与企业的联动,使中老年农民工不被困在数字生活中。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科技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简介|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网站地图|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