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正文

葛剑雄、马勇、仇鹿鸣力荐!《晋朝的死结》引领您穿越历史的迷雾

2024-09-12 11:04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439

继《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后,作家沈刚的历史新著《晋朝的死结》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这是一部完整的两晋政治史读物,全面揭示晋朝的兴衰与得失。书中围绕两晋治理的合法性与有效性、混合周制与秦制的实践、士族政治的偶然与必然、死结现象之于晋朝意味着什么等问题,全面揭示了两晋兴衰背后的深层次治理逻辑与历史因果链。

 责任编辑介绍本书特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科分社编辑介绍,《晋朝的死结》多角度透视晋王朝的困境,从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出发,结合人物个案和家族研究,如司马氏篡魏、八王之乱、桓温北伐等政治事件,剖析究竟是哪些死结导致了晋王朝的衰败。作者视野宽广,指出晋朝承前启后的作用。本书动态地观察了从东汉以来,贯穿两晋,延续到隋唐兴起的长时段的死结现象,并指出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两次绝无仅有的意义。

这本书是适合大众阅读的晋朝历史,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作者笔触客观,不偏不倚,叙事细腻,从洛阳的光复和桓温的勃然大怒说起,以简明晓畅的文字勾勒出两晋历史演变的线索,为普通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入门指要。作者穷尽史料,立足史实,论证有理有据。本书立足《晋书》《资治通鉴》《世说新语》等原典,并广泛引用了中外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诸如晋武帝是少有的仁君、桓温并无篡位安排、孝武帝死于突发疾病等禁得起考究的历史研究结论。

这本书以“死结”为线索,清晰地梳理了晋朝150多年的历史,涵盖关键时间点、人物和事件。但它并不只是局限于人物与事件的演绎,而是深入历史肌理,注重分析隐藏在表象背后的原因、联系和规律,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深化认知。书中的视角不仅限于晋朝,还扩展至东汉、三国、南北朝乃至隋唐,揭示了古代王朝在天命与强权间的挣扎。

这本书还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就是能让你冷峻观望历史盛衰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对其中的历史人物深深共情。这既归功于作者的笔触平和,没有夸张的渲染;又可能是本书揭示的“死结”现象是一个万古同悲的命题。司马炎好不容易称帝,却改变不了继任人是个傻子,没法坐稳皇位的命运;永嘉之乱后,司马睿被拥戴重建晋政权,与王导共坐,不过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国家象征;能人桓温三次主持北伐,却被疑狼子野心,晋都洛阳得而复失,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文后附录《晋大事年表》《十六国一览》,有助于快速了解晋朝的政治演变与社会动态。

作者回应相关疑问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晋朝已成了一个“新兴网红朝代”,有关晋朝的话题热度不断提升。在很多读者印象中,夹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名词中间的晋朝,是所谓的“后三国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残忍、最屈辱的朝代”。作者沈刚经过自己多年的历史研究,疫情情期又以两年时间重新静心通读了《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诸多史书,认为这种大众熟知的对晋朝的历史评价,未必都是正确的。

日前,在上海书城举行的《晋朝的死结》新书分享会上,沈刚交流了自己看法。“晋朝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晋朝,他上承秦汉大一统,下启隋唐大一统,同时西晋王朝又在那样一个魏晋南北朝的动乱时代短暂地实现了统一。这样一个短暂但重要的王朝,它的兴亡,它的政治上的死结,能为我们阅读中国历史提供特别的启发。”

“我并不认为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残忍、最屈辱的朝代’,这里我不是在争论说晋朝的黑暗、残忍、屈辱的程度是不是达到‘历史之最”这个级别,而是想说,这样的对晋朝的评价,并不全面。”

关于晋朝的黑暗统治,史书、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但沈刚认为,司马炎在晋朝开国时期的确施行过屠杀,但在他后面继位的晋朝帝王却基本上都算善良,而且体弱短寿。所以晋朝实际上并不算是一个暴政王朝。

有人说晋朝是最不幸的朝代,因为有士族专政。沈刚认为,当时的士族统治阶级是局限在一个规模较小的统治圈子里,其实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压迫程度并不高。诚然,晋朝的上层政治斗争非常黑暗混乱,可它也留下了很多我们今天看起来非常好的东西,比如司马炎“太康之治”时期,社会经济有一个迅猛发展时期,人口急剧增长,《食货志》曾夸张地说当时天下几乎没有一个穷人。

再比如,很多年轻读者在网上讨论时,认为晋朝是一个最屈辱的朝代,频受外敌入侵,但实际上,东晋王朝并不惧怕跟北方少数民族打仗,曾北伐四次,东晋是中国王朝跟北方少数民族作战的一个高光时刻,而且东晋控制的土地区域,超过三国时期蜀汉跟东吴的组合。

“我想替两个人翻案,一是司马炎,一是桓温。”沈刚认为,西晋大一统政权的崩溃,多数人将之归咎于晋武帝恢复分封制度、统治集团骄奢腐朽等,但其实司马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仁君,假如历史给他充分的时间和机遇,本来他或可和汉文帝的功绩相比拟。

他改制,希望冲破历史之规,但被历史宣告失败,这一巨大的反差背后,恰恰突出反映了晋朝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即系统的死结。东晋最富有争议的权臣桓温,尽管唐人所著的《晋书》将他和叛臣放在一起,但他速战速决攻灭成汉,是晋政权在建康重建以来最大的胜利,还特别彰显了晋政权的合法性。

在沈刚看来,东晋和西晋从未达到统治合法性和有效性双高的状态,西晋前期合法性低,但有效性高,东晋合法性高,但有效性低。尽管这些死结也许无解,只能让时间慢慢消磨,但思考这些死结,能给阅读两晋史打开了新的视角,也便于理解秦汉第一帝国如何向隋唐第二帝国转换的逻辑。

沈刚指出,历史写作需要作者尽可能地逼近历史真相。他思考两晋政治演变的出发点,也是这本书试图呈现给读者的底层逻辑线索,是关乎晋朝皇权运营系统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是否一致的思考。从大的历史背景来看,尽管晋朝做出了诸如重建儒家理想社会的布局、皇室与士族共治等努力,但晋室的实际统治仍然走向了终结,这正是统治者倡导的治国价值与政治的实际操作的南辕北辙的结构性死结导致的。这一角度和观察结论,也是《晋朝的死结》的书名由来。

专家学者们的评价

《晋朝的死结》一书,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好评和推荐。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葛剑雄认为,《晋朝的死结》是一部尽心之作,有特色。作者穷尽史料,查阅了几乎所有的研究成果,包括新出版的博士学位论文,希望向尽可能多的读者讲述晋朝的历史。本书从千丝万缕、纷纭复杂的乱麻中找出了一个贯穿始终的死结。历史的死结自然无法由后人解开,但如果梳理和揭示出了死结,至少能让当下的我们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先生认为,读沈刚兄的这本书,给我一个重要启发就思考中国古代政治架构,是否有那么简洁清晰、整齐划一的周制与秦制的区分。周制、秦制,确实都是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影响的体制,但是周秦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尝试了吗?读这本书,就可以解除一部分困惑。本书宏观上不乏新颖的见解,微观上亦有研究成果,值得一读!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魏晋史专家仇鹿鸣先生认为,在秦、西晋、隋三个短命的统一王朝中,西晋相对受关注最少。事实上,西晋政权崩溃后的长期战乱与分裂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而东晋作为第一个定鼎南方的王朝,开启了中国政治地理从“东西”向“南北”的转型。本书融汇前人研究成果,以自第明晓畅的文字勾勒出两晋历史演变的线索,为普通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入门指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副总编辑赵运仕也是《晋朝的死结》最早的读者之一,他认为,在最近的十几年当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学术研究的进步,历史表达的个人化色彩越来越明显,众多历史研究者都在努力找到自己的方式阅读写作历史。《晋朝的死结》正是在当下的历史写作热潮中诞生的。沈刚用独特的视角构建了自己阅读和写作历史的范式,带领读者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走进两晋兴衰背后的真相。


责任编辑:刘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科技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简介|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网站地图|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