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块链 正文

融资性信保业务又激增 监管喊话严格执行新规

2020-06-09 16:28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51

  

若问这几年财险市场卖得最火的产品有哪些,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下称信保业务)一定位列其中。然而,这一伴随商业信用发展而问世的创新型险种,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其野蛮生长的后遗症也随之而来——部分网贷平台违约已给多家财险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在监管三令五申“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并制定信保新规防范风险的背景下,仍有个别险企漠视风险、无视规则。业内人士透露,监管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个别独立风控能力不强的财险公司,融资性信保业务增幅超过200%,缺少风险认识、忽视风险管控、重规模轻保费等问题突出。

今年以来整体承保亏损

信保业务分为融资性信保和非融资性信保,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的主要是融资性信保。融资性信保业务,是指保险公司为借贷、融资租赁等融资合同的履约信用风险提供保险保障的信保业务。财险公司和网贷平台合作的信保业务就属于融资性信保。

然而,对信用风险的评估与防控并非保险公司所长。尤其是网贷平台的借款标的以普惠群体为主,更是加大了财险公司进行信用风险防控的难度。在盲目追求保费规模的驱动下,部分财险公司在实际操作时采取相对激进的承保策略,未对履约义务人开展实质性风险审核,风控短板暴露。

当前,融资性信保业务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合作模式:一些经营融资性信保业务的财险公司独立风控能力不强,却心存侥幸开展业务,对借款人的风险审核管控主要依赖合作助贷机构,以协议方式将核心风控环节委托助贷机构,并要求其提供相关反制措施或兜底承诺。

这种合作模式易引发风险:一是合作助贷机构盲目扩大规模,粉饰投保人信息,导致财险公司承保质量下降,赔付率不断升高;二是合作助贷机构销售不规范,财险公司难撇关系,造成声誉风险和投诉举报风险;三是财险公司难以掌握借款人真实信息,承保业务存在虚假、诈骗等风险,造成后续理赔环节出现诸多民事纠纷,严重侵害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今年以来,受疫情及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叠加影响,财险公司经营的融资性信保业务综合赔付率大幅攀升,已突破100%,这意味着这一业务已出现整体承保亏损。少数财险公司亏损严重,投诉举报案件不断上升,个别财险公司偿付能力濒临不足。

为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巩固去年以来防范化解融资性信保业务风险成果,银保监会财险部近日向各财险公司下发监管提示函,要求各公司“不麻痹、不懈怠,加大力度减存量、控增量,统筹兼顾好业务发展、风险防范与服务实体经济关系,切实有效发挥好融资性信保业务的保险保障功能”。

监管喊话严格执行新规

仍有财险公司选择铤而走险。银保监会非现场监管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一些独立风控能力不强的财险公司,融资性信保业务大幅增长,个别公司增幅甚至超过200%。

对此,监管通过提示函喊话财险公司“严格执行新规,谨慎开展新增业务”。新规指的是5月19日银保监会印发的《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进一步强化融资性信保业务监管要求。

“监管要求各财险公司逐条梳理对照整改。整改期间,应抓紧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提升抵御风险能力,稳步压缩存量业务风险敞口,逐步降低未了责任余额,并按照准备金监管要求,足额提取相关准备金。同时,加大合作方管理力度,夯实内控基础,提升独立风控能力,切实防范业务风险。”一家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

监管还在提示函中要求,各财险公司应妥善处置存量业务风险,不得存在消极应对、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等行为。各财险公司高管人员应当增强责任意识,承担风险处置不当后果的领导责任。同时,监管要求各财险公司积极主动配合当地银保监局,防范化解相关业务风险。对出现无正当理由拖赔惜赔拒赔、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风险的,监管部门将根据情节程度,依法依规对有关高管人员和责任人员进行严肃查处。


责任编辑:七七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科技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简介|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网站地图| sitemap|